“河边捡到块石头,敲开是这样的
我是不是捡到玉石了?”
上图是一位玩友,
在南阳卧龙区河水捡到的
据说在那边捡石头的人很多
他也捡了一块,搬了回家
不过从断口来看
他的心可以踏踏实实放肚子里了
石英质是跑不了的了
▲“帮我看看这块石头是不是玉?值不值钱?”
很多人去爬山或者是去海边时
总是会捡一些漂亮的小石头
也有很多玩友,在后台问盘玩君。
但盘玩君不是万能的,
不能单凭图片判断出来
如果真想判断这些小石头是不是玉?
值不值钱呢?
看看下面几点,或许你心里就有了答案
很多玉石,都是有产地的。比如,在河北你可能捡到战国红,但捡到泰山玉的概率微乎其微。
如果你捡石头的地方,正好离着某玉石产地很近,那么概率就会大很多。
▲玉髓原石,山西所产玉髓一般产于恒曲县楼子沟和天镇县赵家沟乡张家山一带。
在今天推送的文章中,盘玩君选了一篇全国各大玉石产地的,有兴趣的玩友可以收藏起来备用。
▲透明的,也可能只是块玻璃。
如果是玉,一般质地比较细,无明显颗粒感,看上去温润,也就微透明、或者半透明,如果这些条件,都符合就可以进入下一步;
普通钢刀划一下硬度。找没有的被风化的面,可以划伤,就推断硬度小于6,不能划伤时硬度大于6,是玉的可能性大。
这里需要说明的是,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,如果以玻璃的硬度做一个划分,硬度大于玻璃的是硬玉,例如翡翠、和田玉,价值较高。当然硬度小于玻璃的也有可能是软玉,例如柚玉。
如果有断口,断口为“参差状”是玉的可能性大,如果断口为“贝壳状”是硅质玉(玉玛瑙、玉髓、南红、战国红等等)的可能性大。
▲和田玉断口,参差不齐
▲南红原石断口,贝壳状
▲普通的石英岩的断口
普通的石头,一般是不透光的。
如果用手电筒打灯透光,那么观察内部结构、基本等粒结构那是硅质玉的可能性大。
如果感觉结构不均、纤维交织变晶结构、糜棱结构等可能是玉,需要进一步详细测试;
▲强光手电筒垂直照射在和田玉的表面,和田玉内显透光性,且光韵为相对聚光,而直射在石英岩、大理岩、玻璃混合制品上光韵则相对散光。
如果通过了前面的测试。只要有一个电子称、一桶水就可以方便的测”密度”,翡翠的密度一般在3.32-3.34,和田玉的密度一般在2.9-3.1之间。
检测方法很简单:准备电子称一个(一般是精确到0.1g的,当然精确度越大越好)盛水容器和水、待测的玉石、长头发一根
先称重:图中的待测玉石重量为A1
然后将玻璃容器加入蒸馏水(如没有可用清水代替),放在电子天平上,将电子天平数字归零;
用头发丝将玉件串好后将其放入容器内,注意:要求玉件全部入水并悬浮于水中,不要碰到四壁,所称重量记录下来:A2。
最后,用第一个数除以第二个数所得参数,即为玉件密度,即A1/A2。它所根据的是阿基米德原理。
(PS:百度来的各种玉石的密度表,文末给大家参考)
这些均为普通人一学可以上手使用,也不需要特殊仪器,如果密度能对上,那是狭义玉的可能性就很大,可以送去实验室进一步检测了。
一块石头,如果不是玉,它也可能很值钱。那就是奇石。
奇石,也有很多讲究。好的奇石是天生的,没有人为的上色造图,它们中,有的形象很奇妙,有的则是色彩神韵,让人称奇。
来看一下这些年成交的奇石吧
▲泸州长江石《美丽无声》)以52万元的价格成交,创下了单枚长江画面石交易的新纪录。
▲“哺育”以46万元高价成交。
▲此石为长江玉原石,取名《日出》出由台湾的奇石收藏家林先生,以35万元收购成交。
▲《观音》规格高40cm,2013年2月以12万元成交。
你有没有捡到过漂亮的石头
如果有的话,可以试一下哦
附件:常见玉石和仿冒品的密度
塑料:1.05 – 1.55
天然玻璃(黑耀岩、玻璃陨石、火山玻璃):2.4+-
人造玻璃(什么“奥地利水晶”啊,“水晶钻”啊什么的假货):2.0 – 4.2
各种方解石(其中包括“阿富汗玉”):2.58 – 2.75
石英石英单晶体(水晶):2.65+-
琥珀:1.05 – 1.10 牙类:1.7 – 2.0
独山玉(这个东西要小心,仿什么都像!):2.70 – 3.09 常为2.90
软玉(常说的“和田玉”):2.9 – 3.1 常见 2.95+-
翡翠:3.30 – 3.36 常见3.32+-
水钙铝榴石(这个当翡翠卖的也很多,要注意!!):3.3 – 3.6
各种长石(包括“水沫子”):2.56 – 2.75
各种刚玉:3.80 – 4.05 常见 3.99+-
碧玺:3.0 – 3.1 CZ:5.6 – 6.0 钻石:3.52 绿松石:2.4—2.9
岫玉:2.60 欧泊:2.0–2.1 青金石:2.7—2.9 孔雀石:3.60—4.0
蔷薇辉石:3.40—3.75,常为3.50 菱锰矿:3.5